用于数控加工的轨道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数控加工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数控加工的轨道机器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智能化和高效化的需要,作业机器人准建进入各个领域中,现有技术的机器人轨道通常为焊接方式,且通常使用滚子滚珠实现滑移,随着轨道长度的增加,轨道的工作稳定性变差,滚珠导轨易因安装问题出现卡顿等故障,降低轨道的使用寿命和作业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控加工的轨道机器人,用平轨导向代替了滚珠导轨的导向,避免了因为安装问题出现的卡顿故障,工作精度高且稳定性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数控加工的轨道机器人,包括地轨、滑座以及固定于滑座上的机器人,所述地轨的两侧各设有一线轨,一对所述线轨间凹陷形成链槽,所述链槽中嵌有等长于自身的链带,所述滑座连接链带的一端、并于滑动方向上拖动链带,所述线轨朝外一侧延伸有翼缘,所述滑座的下端横置有抵接线轨外壁的卡块,所述滑座套合一对线轨、且滑座两侧内壁各设有一滑轮,所述滑轮于线轨上直线往复滚动。
作为优选,所述线轨上均匀排列有圆孔。
作为优选,所述线轨的两端均设有缓冲块。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块上朝滑座的一端设有呈半球形的抵接头。
作为优选,所述地轨的底部两侧各均匀排列有若干固定底座。
作为优选,所述机器人的底部为旋转底座,所述机器人的顶部设有固定工装的夹持腔。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采用滚轮式导轨,并加以套合限位,结构合理,易于实现,解决了采用滚珠式导轨的导向因安装问题出现的卡顿故障,提高了工作稳定性;
2.地轨中部的链带增强滑座运行导向的平稳程度和可控性,卡块、翼缘等卡合结构进一步地保证轨道运行的稳固可靠,有利于提高机器人的作业精度;
3.相对于滚珠式导轨,零件减少,安装方便,易于发觉细微故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地轨;2、滑座;3、机器人;4、线轨;5、链槽;6、链带;7、翼缘;8、卡块;9、滑轮;10、圆孔;11、缓冲块;12、抵接头;13、固定底座;14、旋转底座;15、夹持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用于数控加工的轨道机器人,包括地轨1、滑座2以及固定于滑座2上的机器人3,地轨1的两侧各设有一线轨4,一对线轨4间凹陷形成链槽5,链槽5中嵌有等长于自身的链带6,滑座2连接链带6的一端、并于滑动方向上拖动链带6。
结合图1和图3,线轨4上均匀排列有圆孔10,线轨4的两端均设有缓冲块11,缓冲块11上朝滑座2的一端设有呈半球形的抵接头12,地轨1的底部两侧各均匀排列有若干固定底座13,机器人3的底部为旋转底座14,机器人3的顶部设有固定工装的夹持腔15。
结合图2和图4,线轨4朝外一侧延伸有翼缘7,滑座2的下端横置有抵接线轨4外壁的卡块8,滑座2套合一对线轨4、且滑座2两侧内壁各设有一滑轮9,滑轮9于线轨4上直线往复滚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机器人3固定在滑座2上沿地轨1直线往复运动,通过自身底部的旋转底座14实现360转动,通过上端的夹持腔15实现对不同工装的固定,滑座2连接拖动地轨1中部的链带6,滑座2整体呈下端开口的方框,地轨1两边的线轨4朝外一侧延伸有翼缘7,滑座2的下端横置有抵接线轨4外壁的卡块8,滑座2套合地轨1并通过自身两侧内壁各设有一滑轮9实现在线轨4上的直线往复滚动。
本实施例的创新之处是:采用滚轮式导轨,并加以套合限位,结构合理,易于实现,解决了采用滚珠式导轨的导向因安装问题出现的卡顿故障,提高了工作稳定性;地轨1中部的链带6增强滑座2运行导向的平稳程度和可控性,卡块8、翼缘7等卡合结构进一步地保证轨道运行的稳固可靠,有利于提高机器人3的作业精度;相对于滚珠式导轨,零件减少,安装方便,易于发觉细微故障,实用性强。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